學員 劉進言
其實,你不只不懂師父,你更不懂得學習!
不知有多少師兄弟都曾有過這樣的疑惑:李恒昌師父教授詠春拳為什么用這么獨特的方式,而不能像我們上學時代那樣給我們講課呢?那是我們最熟悉的學習方式啊,那是我們自認為的可以在短時間內獲得最大信息量的方式啊。
然而,讓我們再回想一下,當年老師們給我們講課的內容還有多少是自己記得的?又有多少是自己可以用于實踐的?我想了又想,發現現在自己最熟練的還是兒時自己壘積木、堆沙堡而得到的邏輯性、結構性思維。
為什么會是這樣呢?那可是老師們當年花了很多時間備課,又花了很多課時、費盡口舌講給我們的最大化信息啊。如今多數都沒有派上用場了,為什么呢?那是因為我們沒有真正的理解它,沒有讓它融入我們的骨髓。而能融入我們骨髓的是那些我們感興趣的,對我們來說又不是不可攀及的內容。
那什么才是我們可以攀及的呢?這里引用一個美國應用語言學家StephenD.Krashen提出的第二語言習得理論——“i+1”理論。
公式“i+1”中的i表示學生當前的水平,1表示略高于語言學習者現有水平的語言知識,即語言的就近發展區。Krashen認為,“學生只有獲得可理解的語言輸入時,才能習得語言”,也就是說,學生習得二語的途徑就是通過“可理解”的語言的輸入。如果教師給學生提供的是i+0或i+2及2以上的內容,就達不到教學的最佳效果,i+0的內容太容易,i+2及2以上的內容太難理解。(C·E·Eckersley )說過:“語言教師最有害的缺點和最流行的通病是講得太多,他們試圖以教代學,結果是學生什么也學不到?!?
功夫,詠春,對于我們來說不也是另外一種全新的語音嘛。與其想看李恒昌師父的i級表現,不如看清自己的i在哪里,找到自己的i+1,我們自己的i+1就是使我們困惑的問題。發現問題,尋找答案,征求師父的建議,理解它,通過實踐使這個i+1變成下一個i,你就進步了。與其讓師父講出他的i級理念給我們聽,不如征求師父的建議認真的學習自己的i+1。
一旦我們理解了這個學習方法,我們也就理解了師父的教學方式,我們才能真正的不斷提高自己。
全國熱線:177 2775 9487
國內郵箱:cn4000018135@126.com
香港電話:+852 24010000